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和谐健康金融环境,近日,邮储银行杨浦区支行在国华广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次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在活动专区摆放了金融知识宣传展板、循环播放金融反诈歌曲和反诈专题教育视频。同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页,专人讲解金融知识,现场答题抽奖等形式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强化防诈意识。
01
扫扫二维码免费领奖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A先生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扫二维码免费领取玩具大鹅”的摊贩,孩子被吸引,闹着要这个玩具,A先生想想就只是扫描一个二维码应该没什么大事,就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并领取了大鹅。
没成想扫描二维码就加入了骗子所开设的聊天群,后来A先生就不断接到各类推销和诈骗电话。A先生很疑惑,他们都是从哪里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警示:
网络时代,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透明的玻璃罩中,个人信息极易泄露,对此,我们需要时刻警惕,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而遭受钱财等重大损失。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诈骗分子通过二维码渠道获得我们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不断进行骚扰甚至骗取钱财。
02
征信可以“洗白”?
小心征信修复陷阱
B先生最近想要在银行办理房贷,客户经理经过查询,发现B先生个人征信曾出现多次逾期记录,不符合银行办理贷款规定。客户经理如实告诉B先生,并告知B先生个人征信的重要性。B先生离开后,看见微信朋友圈有人发布“征信修复广告”:征信永久修复,征信逾期可通过修复优化,保证有效,无效全额退款。由于想尽快办理贷款,B先生轻信了网上广告,给对方进行转账并拿到“修复”后的个人征信报告。
B先生持报告再次到银行申请办理房贷,客户经理再三查核,告知B先生其征信报告资料是被恶意修改的,征信系统中逾期记录并未更改,无法通过贷款审核。B先生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后悔自己轻信网上广告。
警示
不法分子制作征信修复骗局,以征信修复等名义,发送诈骗短信链接或发布网上信息,声称可以受理此类业务,借此收取服务费用后失联。消费者不仅无法借此删除不良信用记录,还存在信息泄露、钱财受损的风险。
不法分子可能会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不法分子通过买卖个人信息从中获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此外,邮储银行杨浦区支行辖内各家网点积极走进社区:杨浦区支行营业部到大桥街道睦邻中心进行宣传;杨浦区民星支行到国和一村居委进行宣传;杨浦区黄兴公园支行到硕和城居委进行宣传,居民们纷纷表示学习了很多金融知识,提升了防诈意识。
本次金融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主题鲜明、覆盖面广,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周边商务楼的工作人员们与社区居民们都纷纷慕名而来,积极参加答题活动,使广大社会公民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树立了邮储银行良好的金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