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苗乡梦蝶答辩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狭窄的山沟里,可以看见暗物质吗?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师生共同发起乡村振兴公益助教活动“远山领读”,以四川省凉山州为发起地,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为大山里的小学生领读好书。该项目也是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ICCI-德必产教融通创基金”(简称“创基金”)打造“学以致用”模式的成果。
日前,“创基金”终极答辩在德必世纪WE国际数字科技中心举办,13个前沿真实、创新务实的创业项目一一路演,文创产业企业家和投资人频频点赞。
作为“十三分之一”,“远山领读”自“创基金”生根,在广袤乡土间落地生花。目前已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箐乡的大箐小学开展领读活动,招募16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志愿者以及30余位储备志愿者,通过16堂别开生面的翻转课堂,为山区的孩子们领读了16本不同主题的精彩图书。得益于“创基金”,学生文创项目苗乡非遗、红色文创、“社区行走+共创”等正当时,没有匠气的创意、未被折损的激情始终是业界所瞩目的新生力量。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创新、创业和实践融入学院核心课程,“ICCI-德必产教融通创基金”便是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由学院与德必集团联合众多文创企业和企业家共同推动。四年来,“创基金”践行产教融合理念,坚持“学分+基金”“校区+园区”“文创+X”的教学模式,以社会责任为起点、以协同创造为目标、以跨界实践带动跨学科教育,让年轻人的课堂成为产业和社会发展创新研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高校在输出文创产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同时,输出青年智力和创新创业项目种子,真正实现文创产业大格局教育、高效率培养、多维度输出的“产教共创”模式。
图说:远山领读
项目总指导王昊青介绍,“创基金”已经支持了近40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涉及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创科技、文创人力资源、数字文创、文化出海、文创园区、文博艺术等多个热点、焦点问题,产出成果包含专项研究报告、公益项目、文创产品设计、自媒体账号、城市文旅规划、游戏、大赛等各类形式,不仅展示了从0到1的无限创意,也表达了年轻一代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独特见解。
“创基金”让文创新一代火种接力有所保障。“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学院核心课程,是希望学子们怀揣最美好的文创情怀,通过创基金这样的产教共创平台,不断磨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产业一起思考、一起行动,从校园开始,服务美好生活和美丽家园的创造。”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伟民如是说。
实习生 吴茜玥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