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28日报道:“黄允老师1932年出生,1979年从事电视剧创作,这么算起来她写作的时候已经47岁了。这给我们很大的激励,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特别是她对人生有了经验,对社会的热爱,对人间的热爱,才会创作出来像《上海一家人》《离婚前后》这些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中国视协副主席、编剧王丽萍说。
9月27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上海文学艺术院协办的“人生况味尽如剧——著名剧作家黄允纪念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来自影视、评论领域的艺术家以及黄允的亲朋好友齐聚,共同缅怀这位为中国电视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剧作家。
2023年1月6日,黄允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90岁。在她的创作生涯中,《永不凋谢的红花——张志新烈士之死》《家事》《故土》《秋海棠》《她在人流中》《结婚一年间》《上海一家人》《离婚前后》等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国际电视节奖、中共上海市委特别嘉奖。其中1991年播出的《上海一家人》尤为最让人难忘。该剧首播时万人空巷,各家电视台多次重播,将各类大奖一一揽入,甚至剧本的手稿也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成为记录时代的文献。黄允本人多次荣获剧本创作奖、最佳编剧奖等。
《上海一家人》剧照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看过黄允的许多作品。他认为黄允敢于创新,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是塑造上海城市心灵、教科书级的剧作家。“她把上海人细腻的、柔和的、精致的石库门文化写得很透,写的人物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又实体化了。比如《上海一家人》中的若南、老裁缝,大家都知道,首播后若南的发型立即流行起来。”
“黄允老师创作的电视剧感动了无数人,经典作品如今还在电视荧屏热播。”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联席会议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贾瑞明以《上海一家人》为例,1991年首播时红遍申城、家喻户晓;时隔20多年,2019年国庆档,《上海一家人》作为“优秀沪产电视剧回顾展”当头炮播出,收视率达1.15%;2021年“五一”小长假,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再次播出,收视率创下该频道下午剧场当年的第一名。贾瑞明表示,去年将《秋海棠》纳入了沪产优秀剧画面修复提质计划,目前已经修复完成,未来也将择机安排播出。
王丽萍至今还记得2016年1月30日,在第八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表彰会上,黄允老师鼓励她说:“创作是一个很长久的事情,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而良好的状态还是要放轻松。”在她看来,这是告诉写字的人和编剧,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不仅仅是一种热爱、态度,也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而每次创作也是一次马拉松的战斗;而编剧要有很扎实的作品,保持良好的状态,一定要有非常多的生活来源和素材。
黄允曾说:“我要拥有观众,但我不失落自己,这就是我的艺术追求。”作为黄允传记的作者,简平通过自己与黄允的交往经历,感受到她创作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学习的钟情,她的人生活出了意义和价值。“黄允是中国电视剧的开拓者,从单本剧到短篇,从中篇到长篇连续剧,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创作的电视剧经典之作,将永留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永留在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心中。”
“我妈妈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母亲,其实她也有很多孩子,她的电视剧,她笔下的一个个人物,都是她的孩子。”黄允女儿何溯表示,妈妈总是跟我说,她希望在这个人间能够留下她的足迹,我想她做到了,大家都不会忘记她的作品。